導讀:昆陽大戰(充滿逗比意味的昆陽大戰)作者:我方特邀作者千秋遠眾所周知,昆陽大戰是漢光武帝的成名作,也正是有了這個戰功,王莽的新朝走向崩盤,漢光武帝劉秀才能名揚天下,并最終一統九州、中興漢室。但是如果我們
昆陽大戰(充滿逗比意味的昆陽大戰)
作者:我方特邀作者千秋遠
眾所周知,昆陽大戰是漢光武帝的成名作,也正是有了這個戰功,王莽的新朝走向崩盤,漢光武帝劉秀才能名揚天下,并最終一統九州、中興漢室。
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復盤的話,就會發現這奇跡一般的昆陽大戰,逗比味道十足。
一、絕對懸殊的實力對比
公元23年,不堪各地風起云涌的起義軍的煩擾,王莽決定孤注一擲:他拼光家底籌集了42萬大軍,準備一把梭哈,把各路反叛大軍全都揍趴下!
出于保險起見,王莽還招攬了一個奇人巨毋霸,這哥們不但長得出奇高大,而且還有一門特殊本事——能役使猛獸,比如什么虎、豹、犀牛、大象,他都有辦法操控。
實誠的說,42萬大軍,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當時各路起義軍的總和!此時剛剛宣布上市的更始政權,麾下的綠林軍,滿打滿算也就十萬左右,而且大部隊正在死磕宛城,在昆陽城附近的,只有1萬人左右。
1萬PK42萬,這怎么贏?在冷兵器時代,除非個個都是施瓦辛格vs幼兒園小朋友。
我們今天這么想,當年的綠林豪杰們也這么想!眼看敵人氣勢恢宏、來勢洶洶,綠林軍首領王鳳與王常連出擊的欲望都沒有,直接躲進了昆陽城(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),這一方面是困獸猶斗,另一方面也是鴕鳥心態:看不見我,看不見我,無視我,無視我……
二、奇葩的領軍將領
王鳳、王常的想法很“美妙”,可偏偏,王莽軍的統帥不這么想!因為這支王莽軍的統帥是一朵奇葩中的奇葩!
王莽軍的統帥有兩個:大司空王邑和大司馬王尋。尤其是這位主將王邑,他能當上大司空和統軍主帥,主要原因是——他姓王,是王莽的親堂弟,對王莽非常忠心,可是他的實際能力卻遠不如他的忠心!
尤其他的思維非常奇特:對于岌岌可危的宛城,他選擇了視而不見,放任劉寅率領主力部隊猛攻。但對守軍只有一萬人不到的昆陽小城,王邑始終覺得這是一塊不擠不舒服的癤子,必須拔掉它!
三、騎牛的將軍
聽說敵軍要來,王鳳、王常等人的內心充滿了絕望!畢竟黑壓壓的42萬人,那連陣結營幾百里的效果,令人望而生畏。
甚至,各大將領們已經開始著手準備跑路了,計劃都想好了:各自突圍,分頭跑路,化整為零,肯定能躲過一劫!
而就在更始將領們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,有人卻不合時宜的蹦跶出來了:兄弟們,你們要有信心,咱不能撤啊,如果我們撤了,敵人就會直接對付宛城的友軍,到時候我們辛苦打下的基業可就沒了!難道我們綠林好漢都這么貪生怕死嗎?
猛一聽這話有道理、有分量,可一看說話的人,王鳳、王常就氣不打一處來:這不是騎牛參軍的劉秀嘛!你算哪根蔥???還敢來教訓我們?
可還沒等把氣喘勻了,王鳳、王常就又接到消息了:敵人馬上就到!王鳳、王常心都涼了,這種情況下,連逃跑都來不及了!
四、昏招迭出
果不其然,王邑大軍迅速兵臨昆陽城,眼瞅打不過,王鳳、王常決定——投降。
傳聞中的綠林好漢就這點骨氣?嘿,其實對于綠林軍來說,起義造反的根本動力就是討生活、混口飯吃,也就是為了活著!至于什么遠大理想、堅定信念,大部分人是沒有的。所以,面對42萬大軍壓境,王鳳、王常選擇投降并不奇怪!
降書遞過去了,可打臉的是——王邑、王尋果斷拒絕了綠林軍的投降!或許對于他們來說,這波綠林軍已經是砧板上的肉,不過是早吃、晚吃的區別,所以干脆拒絕投降!
王邑、王尋的這個決定,澆滅了綠林軍茍活的希望,這就說在為自己挖大坑。不過一個大坑并不算多,因為他們很快又給自己挖了另一個大坑:四面圍城!
當然,對于四面圍城這個蠢主意,王莽軍還是有人看出來的,納言將軍嚴尤就建議:咱們應該給他們開個口子,留一條生路,這樣他們就會只想逃跑、不想抵抗,這個昆陽城很快就能拿下!
可對嚴尤的建議,王邑、王尋完全不聽,反而加快了圍城的節奏,一副完全不給活路的節奏,而這也就意味著逼著對方跟你玩命!這一萬綠林好漢,硬生生被逼成了一萬綠林敢死隊!
可以說,大戰未開,王邑、王尋已經昏招迭出!
五、劉秀請來的救兵
眼看打又打不過。投降也不行,更始軍的將領又把劉秀找來:“小劉啊,你說咱這事怎么辦?”
“我們一面堅守城池,一面再派人突圍出去找救兵,咱們里應外合反包圍敵軍!”
“好,你這個方法很好,那就誰出主意誰辦事!就由小劉你突圍找救兵吧!”
趁著王莽大軍還沒完全合攏,劉秀領著宗佻、李軼等十三騎連夜突圍,說是去搬救兵,但所謂的救兵,也就是更始軍在其他州縣的一些守軍而已,但這些紀律渙散的起義軍憑什么跟著你劉秀玩命?
真正考驗劉秀的時候到了,在這關鍵時刻,劉秀同志再次上演“雞湯”灌頂:“瞅瞅你們那出息,只打自己的小算盤,也不想想,如果昆陽被拿下,宛城的大部隊也保不住,你們這些小破地方能保住嗎?還想自顧自發財,到陰間去發吧!”還別說,綠林軍這些草莽英雄還真吃這一套,一通話下來,居然讓劉秀湊齊了三千救兵!
六、千年不遇的巧合
三千,這個人數真不多,尤其相對于王莽大軍的42萬人,連塞牙縫都不夠。
可就在劉秀準備以卵擊石的當口,發生了兩件千年難遇的“神秘事件”,《后漢書》記載:“夜有流星墜營中,晝有云如壞山,當營而隕,不及地尺而散,吏士皆厭伏?!币馑季褪穷^一天夜里流星墜落,而且這墜落的流星不偏不倚正落在王莽軍的大營中!而白天則烏云壓頂,還偏偏這一天的烏云如同山一樣籠罩在王莽軍的頭上!
這種事如果發生在今天,咱都知道——一切不過巧合!可對于兩千年前的古人來說——這一定蘊含天意!想想看:連狐貍吠叫,都能被陳勝吳廣利用,更何況是這種罕見的天象?再加上劉秀借機故意危言聳聽,王莽軍就更沒斗志了!
七、王邑繼續昏招迭出
眼看著時機差不多成熟,劉秀大手一揮“進軍”!可有意思的是,真正跟著劉秀不要命前沖的只有1/3,也就是一千來號人,而跟來的其他人——很抱歉,我們遠來疲憊,先看會兒戲,劉將軍你先開始表演!
王邑一看:就一千來號人?那我們也不欺負你,出個——五千吧!五千王莽軍對上一千更始軍,原本也沒啥懸念,畢竟這也是五倍兵力,更何況更始軍領軍的是名不見經傳的劉秀!
王邑這么想,正常來講沒問題,可這一回不同,劉秀帶出來的這一千號人是真來玩命的!劉秀自己一馬當先化身“銅鑼灣浩哥”,一通砍殺之下,居然連殺十來號敵軍,真是“劉秀拼命二百五,一通操作猛如虎!”劉秀的勇敢,連帶著自己的一千多號人個個都是“猛如虎”!這第一次接觸戰,劉秀輕輕松松就擊敗了王莽軍派出來的先頭部隊!
眼瞅劉秀這支拼命部隊這么猛,一般人應該驚醒、重視吧?起碼也該提高警惕、加強戒備吧?可偏偏王邑卻覺得:我人多,這點損失不算啥!對劉秀仍然毫不在意!
這一戰,劉秀表現得如此優秀,一同前來的三千來號人誰也不好意思再看戲了,他們也逐漸達成了共識——“跟著秀哥,有肉吃”。
不過,這種幾千人規模的小勝仗,改變不了整個戰場的大局面!怎么做?劉秀又觀察到一個有意思的地方:王邑的中軍大營駐扎在滍水(今汝河支流沙河)河邊,如果從河邊突然出擊,就可以直搗黃龍,運氣好的話甚至可以實現擒賊先擒王的目的。
之所以選擇駐扎河邊,王邑可能更始軍又沒有水軍,駐扎這里那是既安全又有情調??伤f萬沒想到的是:這條河看著寬闊洶涌,但其實根本沒多深,渡河根本用不著水軍!
這個問題王邑不知道,但劉秀卻知道!
所以當劉秀率領三千部隊迂回渡河,直插王邑中軍大營的時候,很多王莽士兵還以為是神兵天降!既然是神兵天降,那王邑總應該認真點對待吧?
不,王邑認為,我這中軍大營的一萬多人足以對付這來犯的區區三千來人,三比一還能打不過嗎?你們其他部隊,統統不許增援,就看我老王玩死他們!
還別說,王莽軍的戰斗力不怎么樣,可一聽說老大要玩命,讓自己看戲,還真聽話,真就乖乖待著,幾乎就是一副“歲月靜好”的模樣!
不增援,那太好了,劉秀這支三千人的部隊,突然間迸發出了“最強小宇宙”,王邑、王尋的中軍護衛隊,人數雖然占優,但卻是名副其實的“戰五渣”,沒怎么接戰就被打崩潰了,不光如此,連副帥王尋也在混戰中被殺了,一看王尋被殺,王邑也慌了,而且是真慌——他完全忘了自己還有四十多萬弟兄可以用,沒有調兵遣將過來增援,反而選擇了撒丫子跑路!
看著主帥一個被殺、一個逃走,這支四十多萬的王莽正規軍,一下子就失去了指揮,昆陽城中的守軍看到增援的兄弟如此勇猛,也打開城門開始沖擊王莽大軍。而這幫王莽大軍說是正規軍,但其實大部分也是臨時抱佛腳拼湊出來的,一看形勢不利,立馬亂作一團,一點像樣的反抗都組織不起來。
而更雪上加霜的是,突然間,電閃雷鳴,下起了大雨,這一天氣驟變直接把巨毋霸的猛獸軍團給嚇尿了,別說戰斗了,這幫平日里威風凜凜的猛獸趴著動也不動!這一下,王邑連最后翻盤的指望都沒了!王邑也只能在少數精銳部隊的護送下,向長安逃去!
42萬大軍,兵敗如山倒。
結語
神奇的昆陽之戰結束了,這場彪炳史冊的大戰,被我們后人津津樂道、交口稱奇,但其實這場大戰的偶然因素太多了:王邑一而再再而三的給自己挖坑,還勇敢的跳,王莽千挑萬選出這樣的統帥,實在是太“神奇”了;無論流星墜落還是烏云壓頂,這種現象都是千年難遇,可偏偏都發生在昆陽之戰,這種巧合甚至為劉秀贏得了“大魔導師”的戲稱。
此外,劉秀平時并不是特別優秀的將領,在光武中興的時代,他的軍事才能也就二流水平,可偏偏在這一戰中盡顯名將風采!說到底,昆陽之戰其實就是一場二流將軍PK末流統帥的一戰。
上一篇: 干洗(關于干洗、水洗的知識科普)
下一篇: 防災減災日是幾月幾日(全國防災減災日)